?全自動膠盒機是通過送紙、折邊、上膠、成型等自動化流程生產膠盒的設備,核心部件(如送紙機構、上膠系統、折邊模具)長期接觸紙張、膠水,易出現磨損、堵塞等問題。科學保養能延長設備壽命(正常保養可延長 30% 使用壽命)、保證生產精度(避免盒型歪斜、粘合不良)。以下是分系統的保養方法及周期:
?

一、日常保養(每班生產前后,10-15 分鐘):基礎清潔與狀態檢查
日常保養以 “清潔、檢查、潤滑” 為核心,避免細小雜質積累導致故障:
1. 送紙與定位機構(最易卡料,需重點清潔)
清潔:
用軟毛刷(或壓縮空氣)清理送紙臺、分紙輪(分離紙張的橡膠輪)上的紙屑(紙屑堆積會導致送紙歪斜);
用干布擦拭定位塊、導向板(避免膠水濺到后粘連紙張,影響定位精度)。
檢查:
分紙輪表面:是否有磨損(若出現凹槽,會導致單張送紙變多送)、是否打滑(橡膠輪老化需及時更換,保證摩擦力);
定位傳感器:鏡頭是否有灰塵(用鏡頭布擦拭,避免傳感器誤判 “無紙” 或 “卡紙”)。
潤滑:送紙鏈條(每日一次)滴 1-2 滴鏈條專用潤滑油(避免用食用油,易粘灰),潤滑后空轉 1 分鐘讓油均勻分布。
2. 上膠系統(膠水易凝固堵塞,直接影響粘合質量)
清潔(生產后必做):
拆下藥盒(或膠管),用溫水(50℃左右)沖洗膠泵、膠管(針對水性膠,若用熱熔膠需用專用清潔劑),確保無膠水殘留(殘留膠水凝固后會堵塞管路,導致下次上膠不均);
擦拭膠輥(上膠的滾輪):用濕布擦去表面膠層(避免膠水干結后刮傷紙張表面),若有頑固膠漬,蘸少量酒精輕輕擦拭(注意避開膠輥軸承,防止腐蝕)。
檢查:
膠泵壓力:觀察壓力表(正常 0.2-0.3MPa),若壓力忽高忽低,可能是膠管堵塞(需徹底清潔);
膠嘴(出膠口):是否有毛刺(會導致膠線毛糙),孔徑是否通暢(用專用通針清理細小堵塞)。
3. 折邊與成型機構(精度核心,避免磨損)
清潔:用干布擦拭折邊爪、壓合模具(避免紙屑、膠漬堆積導致盒型變形),重點清理模具縫隙(用牙簽或細毛刷,防止雜質卡住活動部件)。
檢查:
折邊爪:是否有松動(用扳手檢查固定螺絲,松動會導致折邊角度偏差)、是否有變形(若爪尖彎曲,需用工具校正或更換);
壓合彈簧:彈性是否正常(按壓后能快速回彈,若回彈緩慢,說明彈簧老化,需更換)。
二、每周保養(生產結束后,30-40 分鐘):部件深度檢查與維護
每周需對 “易磨損、易老化” 部件進行針對性維護,提前發現潛在故障:
1. 傳動系統(電機、鏈條、齒輪,設備動力核心)
鏈條與齒輪:
徹底清潔:用煤油沖洗鏈條(去除油污和雜質),擦干后重新加注潤滑油(鏈條每節銷軸處滴 1 滴,齒輪嚙合處涂少量潤滑脂);
檢查松緊度:鏈條下垂量應≤2cm(用手按壓鏈條中間,下垂過多會導致傳動不穩),過松需調整張緊輪,過緊會加劇磨損。
電機與軸承:
聽運行聲音:電機運行無異常噪音(若有 “嗡嗡” 異響,可能是軸承缺油);
軸承潤滑:電機軸承(非密封型)每兩周加注 1 次高速軸承潤滑脂(用量不宜過多,避免溢出污染)。
2. 氣動系統(氣缸、氣管,控制折邊、壓合動作)
氣管與接頭:
檢查氣管是否有老化開裂(尤其是接頭處,用手彎折氣管,若有裂紋需立即更換,避免漏氣);
清潔過濾器:打開氣動三聯件(過濾器 + 減壓閥 + 油霧器)的排水閥,排出冷凝水(水分會腐蝕氣缸內部),若過濾器濾芯堵塞(表面發黃),需更換濾芯。
氣缸:
檢查活塞桿:是否有劃痕、生銹(用布蘸機油擦拭,保持表面潤滑,防止密封圈磨損);
測試動作:手動觸發氣缸動作,觀察伸縮是否平穩(無卡頓、無漏氣聲),若動作遲緩,可能是內部密封圈老化(需更換密封圈)。
3. 成型模具與刀具(影響盒型精度,避免磕碰)
模具清潔:用軟布蘸中性清潔劑擦拭折邊模具、壓合模具(避免用硬工具刮擦,防止模具表面磨損導致盒型變形);
刀具檢查(針對帶裁切功能的設備):
刀片鋒利度:用廢紙板測試裁切,若邊緣有毛邊,說明刀片變鈍(需拆卸后用磨刀石打磨,或直接更換刀片);
刀具固定:檢查刀片螺絲是否松動(避免高速運轉時刀片脫落,造成安全事故)。
三、每月保養(停機全面檢查,1-2 小時):核心部件性能維護
每月保養需深入檢查 “隱性損耗部件” 和 “設備參數校準”,確保長期穩定運行:
1. 電氣系統(控制核心,避免短路、誤動作)
控制柜清潔:斷開總電源,用壓縮空氣吹去控制柜內灰塵(灰塵堆積易導致線路短路),檢查接線端子(是否有松動、氧化 —— 氧化處用細砂紙打磨,重新緊固);
傳感器校準:
送紙傳感器:用標準厚度的紙板測試,確保 “有紙檢測”“無紙報警” 功能正常(偏差≤0.1mm);
位置傳感器(如折邊到位檢測):用游標卡尺測量實際位置與設定值,偏差超過 0.5mm 需重新校準(通過設備控制面板調整參數)。
2. 關鍵部件磨損評估(提前更換易損件)
橡膠件:分紙輪、膠輥等橡膠部件,若表面出現硬化、裂紋(用指甲按壓無彈性),即使未完全失效也建議更換(避免突然損壞導致生產中斷);
密封圈:氣缸、膠泵的密封圈屬于易損件(壽命約 3-6 個月),每月檢查一次,若有老化(失去彈性)、滲漏,及時更換同型號密封圈;
導軌與滑塊:折邊機構的導軌(帶動模具移動)需清潔后涂導軌專用潤滑油(減少摩擦,避免卡頓),檢查滑塊是否有松動(用扳手微調固定螺絲)。
3. 設備整體精度校準(保證盒型一致性)
定位精度校準:用標準治具(如 10cm×10cm 的標準紙板)測試,生產 10 個膠盒,測量盒型尺寸(長、寬、對角線),偏差超過 0.3mm 需調整:
橫向偏差:調整定位塊位置(通過設備側面的調節螺絲);
縱向偏差:調整送紙機構的傳動輪(微調齒輪嚙合間隙);
上膠量校準:測試膠線寬度(正常 0.8-1.2mm),若過寬(浪費膠水)或過窄(粘合不牢),調整膠泵壓力(壓力大則膠量多)或膠嘴大小(更換對應孔徑的膠嘴)。
四、保養注意事項:安全與效率并重
安全規范:
所有保養必須在 “斷開總電源”“關閉氣源” 后進行(尤其是清潔模具、調整刀具時,避免誤觸啟動按鈕);
佩戴防護用品:清潔膠水時戴耐化學手套(避免膠水刺激皮膚),拆卸部件時戴護目鏡(防止碎屑飛濺)。
工具與耗材:
專用工具:使用配套扳手(避免用不合適的工具損壞螺絲),清潔用布選擇不掉毛的無塵布(避免纖維殘留堵塞傳感器);
潤滑油選擇:鏈條用 “鏈條油”(附著力強),軸承用 “高速潤滑脂”(耐高溫),橡膠件避免接觸機油(會加速老化,用硅基潤滑劑)。
記錄與追溯:
建立《保養記錄表》,記錄每次保養的項目、更換的部件(如 “2025.7.1 更換分紙輪 1 個”)、設備運行參數(如膠泵壓力);
若某部件頻繁損壞(如膠管每月堵塞),需追溯原因(如膠水質量差或清潔不到位),從源頭解決。